多宝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9-10-3150256次浏览

当患喘息性支气管炎时,小儿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食欲减退以及伴呕吐和腹泻等情况,有些年纪更小的儿童还会出现喘憋、喘息的表现。小儿出现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多给他喂水,多给他吃些营养均衡的食物等等。

冬季的时候细菌比较容易侵入,所以说也比较容易复发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这种疾病,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换季时容易爆发,还有在冬季,空气比较寒冷,经常外出,然后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出现。接下来给大家解释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治。
  一、保暖
  注意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当出现寒冷刺激时是会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抵抗力的,这个时候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病情,故此,家长一定要随着气温的变化来给患儿增减衣物,特别是睡眠的时候要给患儿好好地盖好被子,让患儿的体温保持在36.5摄氏度以上。翻身拍背:当患儿频繁的咳嗽、咳痰时,这时说明患儿的支气管内分泌物是有增多的,这些情况多用于促进分泌物的顺利排出,可以采用雾化的吸入剂帮助祛痰,每天的话2-3次,一次5-20分钟。另外除了拍背外,还需要帮助他翻身,每1-2小时一次,让他保持半卧的位置,这样的话利于排痰。
  二、多喂水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这时的水分蒸发很大,要给患儿多喂水。另外还能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或者是用米汤、蛋汤等等补给。饮食的话要以半流质为主,这样可以增加体内的水分,满足患儿身体的需要。
  三、营养充分
  小儿患喘息性支气管炎之后本身的营养物质消耗会比较大,加上发热和细菌的毒素会影响到胃肠的功能,出现消化以及吸收不良,这样的话患儿的体内营养缺乏是很严重的。因此,对于患儿一定要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喂食一些清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相关推荐

孩子喘息是不是哮喘
孩子喘息和哮喘肯定是两个概念,那就不一定是哮喘。孩子的喘息,尤其是对于婴幼儿、2岁以内的孩子,大多数喘息都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是腺病毒等等,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是一过性的喘息。当然,病毒感染可以多次的,也可以表现出多次的喘息发作,而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在遗传背景上的气道的慢性炎症,所以这种孩子往往有遗传史,有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诊断哮喘需要一个标准,而喘息仅仅是一个症状,所以哮喘肯定会有喘息,但是有喘息的孩子不一定是哮喘,这是个逻辑的概念。小孩的喘息完全可以由感染性疾病所引起,或者是其他的气道高反应性引起,而不一定是哮喘,但是哮喘肯定会有喘息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04

2021-06-25

79768次收听

01:44
孩子喘息是哮喘吗
孩子喘息和哮喘是两个概念,孩子的喘息,尤其对于婴幼儿、2岁以内的孩子,大多数喘息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导致,有呼吸道合胞或腺病毒等,常见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是一过性的。当然,病毒感染可多次,也可表现出多次的喘息发作,而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在遗传背景上的气道慢性炎症,所以该种孩子通常有遗传史,有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诊断哮喘需有标准,而喘息仅为症状,所以哮喘时会有喘息,但喘息的孩子不一定为哮喘。即小孩喘息可由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气道高反应性引起,而不一定是哮喘,但哮喘肯定有喘息出现。
婴儿喘息是怎么回事
婴儿喘息可能会某些疾病导致的,着凉、鼻甲肥大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严重的疾病也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出现这类情况,家长最好是带婴儿到专业的医院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症状
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气喘、咳嗽、发热、发憋、呼吸困难、流鼻涕等。小儿喘息性肺炎也叫做喘息性支气管炎或称喘憋性肺炎,是一种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过敏性质的疾病。好发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发憋,气喘往往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往往在夜间和凌晨表现最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严重患儿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征呈阳性,肺部布满哮鸣音,严重者出现气道广泛哮鸣音反可消失,称为闭锁肺,是喘息性肺炎最危险的体征。在护理上,针对过敏体质,应回避过敏原,对尘螨、屋尘等接触过敏者,床单、被套应及时清洗、暴晒,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海鲜、鸡蛋、牛奶等引起过敏的食物。居室空气清新,安静,方便孩子休息;让孩子枕得更高,或半躺半坐,及时转换体位、拍背、促进排痰,保持气道的通畅。
语音时长 01:46

2020-01-09

59558次收听

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治
儿童患有哮喘性支气管炎后,父母应首先让孩子进行进一步诊断,然后采取下一步治疗措施。如果有明显的炎症,可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对症治疗,如果有细菌感染,应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具体服药的种类请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不要盲目用药,并做好日常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