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支气管炎痰多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0-01-1558929次浏览

慢性支气管炎诱发了痰多的不良症状,如果属于非典型致病菌引起的,那么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倘若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头孢青霉素治疗;倘若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借助一些清热解毒药物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诱发了痰多这种不良症状的发生,在治疗方法方面,通常可以分为对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方面,也就是借助一些祛痰的药物,包括止咳化痰丸、通宣理肺口服液等;对因治疗,指的是借助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还有病毒抗体以及支原体抗体,还包括痰培养以及胸片等检查,还需要评估一下病原体,通常倘若病原体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抗感染治疗措施也是不同的。

若患者属于细菌感染所诱发的,那么通常需要借助一些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属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那么就需要借助一些清开灵、蒲地蓝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治疗。

倘若属于一些非典型致病菌感染诱发的,可以借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又或者是喹诺酮类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而在应用内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过程中,病人务必注意一下药物相关的副反应以及一些使用的禁忌证。

除此以外,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一种发生在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病人务必要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自己阳光充足,卧室务必要经常进行换气,冷暖务必要适宜,建议以20度比较好一些。

其次,病人务必要注意一下避免受凉,可以通过一些体育运动来增强个人体质。

最后,患者务必要禁止食用那些高蛋白以及高热量,还有高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充一些氨基酸。

相关推荐

01:44
吐得痰有白色泡沫是怎么回事
白色泡沫样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由于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粘液腺泡明显增多,腺管扩张,杯状细胞也明显增多,增生的腺体分泌机能亢进,粘液分泌量增多,因此每日痰量增多。痰的主要来源是气管,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腺体不断有小量分泌物排出,形成一层薄的粘液层,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并能吸附吸入的尘埃,细菌等微生物,借助柱状上皮纤毛的摆动,将其排向喉头,随咳嗽咳出,或被咽下,所以一般不会感觉有痰。咳痰是人体受到多种刺激后呼吸道生理防御的结果,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当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产量增加或性质改变时,即可刺激感受器引起咳嗽将其排出。
慢性支气管炎一直不好怎么办
慢性支气管炎一直不好,应该到医院就诊检查,看是否存在感染或气道高反应,这些因素会导致病情反复急性发作,患者会持续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如果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应该确定病原体,对于细菌感染,一般是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但是要明确是否存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过敏。对于非典型致病菌感染,一般选择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主要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存在气道高反应,可口服白三烯调节剂脱离变应原,也可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另外,需要注意预防,要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粉尘等,以上因素都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
语音时长 01:17

2020-12-23

96192次收听

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1、发病年龄有所不同,哮喘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病。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年龄一般比较晚,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发病,主要是和身体免疫力低下有关。2、病因不同,哮喘有一定的遗传性,而且有家族聚集倾向,而且哮喘多为过敏所致,多在接触病原后发病。而慢性支气管炎没有遗传性,不存在过敏反应,主要是和长期接触烟、灰、粉尘、以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相关。3、两者临床症状不同,哮喘在发作时主要是会出现呼吸困难,但没有发作时无症状。而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病情会反反复复,经常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在稳定期时虽然症状不明显,但也会有咳嗽、咳痰出现。
语音时长 01:21

2020-12-23

97341次收听

慢性支气管炎自己会好吗
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通过系统性治疗进行有效缓解。因为本病的病程比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一般不会痊愈。只能通过临床治疗控制和适度的锻炼来进行改善和调节。本病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如下:初期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微咳嗽、咳痰。在急性期会反复咳嗽、咳痰过多、喘息,在这期间需要应用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等药物治疗。缓解期需要做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一些运动,比如说做瑜伽、散步、扩胸运动等,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肺活量。同时需要戒烟、戒酒,预防各种情况的呼吸道感染,避免环境污染,出门需要戴口罩,保护呼吸道不受外界的刺激。
语音时长 01:16

2020-12-23

104141次收听

慢性支气管炎怎么运动
慢性支气管炎日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可以提高自身的体质减少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减轻症状。如果活动后气短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做腹式呼吸法,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比如河边、山林进行呼吸锻炼。吸气时稍停片刻,呼气时缓慢,可以每天做三次,每次做20次深呼吸,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也可以慢跑、打太极、瑜伽,快走、散步,可以使呼吸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能使肺功能逐渐增加。刚开始运动时,运动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能过长,循序渐进,延长运动的时间,可以锻炼肺的活动量。每周至少做三天有氧的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不要过度劳累。
语音时长 01:20

2020-11-26

57462次收听

慢性支气管炎严重怎么办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严重主要是以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期严重了,可能伴有细菌感染。血常规如白细胞和中粒细胞异常升高,提示存在有细菌感染。此种情况必须要输液抗感染治疗,可以选择头孢类、大环内脂的药物。如果伴随有发高烧的,可以给予退烧药物和物理降温,并要多喝水。咳嗽和咳痰可用复方氨溴特罗口服液,清肺化痰止咳颗粒。也可适当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做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如伴随有胸闷气喘,可以服用解痉平喘的药物,比如胆碱类药物、b2受体激动剂等。如果存在有支气管痉挛,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改善支气管的痉挛。
语音时长 01:34

2020-11-26

61820次收听

慢性支气管炎能自愈吗
慢性支气管炎不能自愈,需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减少发病次数,控制感染性症状。
有什么药可以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常见症状是反复咳嗽,痰和哮喘,病因主要由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以及由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的治疗药物是祛痰,止咳和平喘。常用的氨溴索、柑桔桉、氯化铵、以及抗生素等。哮喘药物包括茶碱。
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吃什么药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超炫了痰多这种不良症状,首先需要通过一些祛痰药物来治疗,比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以及桉檬派等等。其次,病人倘若存在明显的气喘,那么还需要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比如爱全乐、信必可以及思力华等等药物。
慢性支气管炎会导致胸闷吗
胸闷症状的出现和人身体所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来说,如果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症比较严重,那么就比较容易出现胸闷的感觉,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针对这种情况,病人可以考虑选择中药疗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慢性支气管炎吃药多久有效果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这种病症的人到底需要吃多久的药才能够见效呢,这实际上和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所选择的药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总体来说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范围,但如果用药2~3个月还不见效,则需要更换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法。目前可以应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抗感染药物以及镇咳祛痰药物等。
01:39
慢性支气管炎吃什么药
患慢性支气管炎可吃一些化痰的药物来缓解一下症状,也可应用一些改善肺功能的药物。慢性支气管炎分为普通型和喘息型。对于普通型来说,主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咳痰有一个特点,一般晨起的时候患者咳嗽痰的量是相对来说比较多。如果这个病人他平时的痰量是基本上是固定的,然后痰色没有变黄的情况下,我们不用给予特殊的治疗,或者适当的给予一些化痰的药物来缓解一下症状。而对于喘息性的慢性气管炎,我们就要根据他的肺功能,除了应用化痰的药物之外,可能还应用一些改善肺功能的药物。这样既可以对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一个生活质量。
01:49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由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引起。一、大气污染,大气中烟雾、有害气体等可造成支气管粘膜损伤,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从而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二、吸烟,吸烟能使纤毛变短,运动受抑制,粘膜分泌增多,使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聚集,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三、感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并是发展重要因素。四、过敏,过敏反应使支气管收缩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支。
01:34
慢性支气管炎吃什么药
慢性支气管炎药物治疗如下:第一,在急性发作期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抗感染药物有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头孢类。第二,同时祛痰,祛痰常用药有氨溴索、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以及川贝、枇杷之类的一些中成药。第三,急性期避免使用强力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加重呼吸道阻塞。第四,喘息较重患者,可选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药物,口服或经口、雾化吸入,以舒张呼吸道平滑肌。
01:54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如下:第一,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或者药敏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症状较轻采用口服,症状较重进行肌注或静滴。第二,祛痰镇咳。抗感染治疗同时使用祛痰镇咳药物。第三,解痉平喘。以舒张呼吸道,改善呼吸道痉挛状态。第四,气雾疗法。稀释气道内分泌物,以利于痰液排出。缓解期治疗,主要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个人免疫力。同时加强个人卫生,避免诱发因素接触和吸入,并且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