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生活中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9-1666521次浏览

胆囊息肉是最为常见的一大内科疾病,对于胆囊息肉的出现,其实多数人了解的不是很多。究竟什么是造成胆囊息肉的病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

(1) 忧思过度,睡不安稳会导致胆囊息肉的现象出现。郁结伤脾,复被外邪所搏,脾主肌肉,忧思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则运化失常,肌肉失养,又受外邪,正邪相搏,逆于肉理而结成肿快。因此,这是诱发胆囊息肉的病因之一。

(2) 胆囊息肉的病因与消化功能紊乱,有慢性胆囊炎有关。肝脾不和,气血郁滞,肝主疏泻,脾主运化,肝藏血而脾统血,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疏泻运化失常,气血郁滞而成瘤,导致胆囊息肉的出现。

(3)爱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品也会导致胆囊息肉的现象出现。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劳倦过度,亦可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也是胆囊息肉的病因的重点。

以上的都是诱发胆囊息肉的病因,希望大家可以很好的了解到胆囊息肉是怎么被引起的,可以避免这些因素。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胆囊息肉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相关推荐

01:56
为什么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更新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时从胆囊壁上脱落,从而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运动时,纤细部位可能发生了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到肠道内,也就出现后续检查中胆囊息肉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临床上并不是非常多见,但偶尔可以遇到,无论哪种原因都不必慌张,总之并不是坏事。
胆囊息肉可以怀孕吗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像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使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对于女性患者来说,有的会问,胆囊息肉可以怀孕吗?此病不影响受孕。但怀孕期间若胆囊疼痛就得用药,若用药可能会影响胎儿。
如何减少胆囊息肉发作
胆是人体内脏的一部分,虽说小但用处很大,不能被轻视。胆囊息肉是最常见的病症,得了此病必须及早治疗。手术方法是如今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不过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关注胆囊息肉的护理工作。
胆囊息肉会出现哪些危害
胆囊息肉严重起来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转变成胆囊癌,最后危及生命。目前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以女性居多。很多人可能还不相信胆囊息肉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下面我们就让胆道专家给大家详细讲解胆囊息肉这种疾病的一些危害吧!
怎么确定胆囊息肉的分期
胆囊息肉没有严格分级或分期,西医角度来讲,通过所长部位、形态、血流等,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一、若息肉比较靠近胆囊颈部,靠近胆囊管开口,偶尔形成胆囊管梗阻,如同结石样卡在开口部位诱发疼痛,此时往往需通过手术治疗。二、若息肉长得比较大,接近一厘米,或近段时间长速比较快,如几个月内迅速从3毫米长到9毫米,说明长比较快。若超过一厘米,胆囊息肉就进入到可能癌变的到时期,此时要积极治疗。若息肉出现宽基底,即胆囊壁局部有所增厚,或息肉B超上看有异常血流,这种情况下靠近癌前病变,要积极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7

2020-05-15

61020次收听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有什么
胆囊息肉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都不能很好的让胆囊息肉消失,对于直径不到一公分的胆囊息肉,密切随访观察即可。胆囊息肉治疗办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此时可把胆囊息肉进行区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在一厘米以下,不需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随访观察,如半年左右做一次B超。但如果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需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切除后的息肉要做病理化验。对于术前明确已有息肉恶变的,在手中要加送快速冰冻病理,以排除已经癌变的可能性,由于胆囊息肉一旦癌变,不止要切除胆囊,还要进行胆囊床的肝组织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的清扫,以减少胆囊癌后复发的概率。
语音时长 01:55

2020-03-16

56748次收听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是胆囊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的。胆囊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息肉,也是腺瘤息肉,胆固醇息肉通常跟人体的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高脂饮食、血脂升高、以及肝脏对胆固醇和血脂代谢的障碍等,都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胆固醇会从胆汁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形成了胆固醇息肉,胆固醇结晶的增加逐渐地在胆囊壁积累,息肉就会越来越大。还有一种胆囊息肉是腺瘤息肉,腺瘤息肉是胆囊的一种良性的肿瘤性病变,增生不是一种恶性肿瘤,是良性的,不用太紧张和焦虑,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息肉有时可以合并存在,成为混合性息肉,不管是哪种性质的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进行手术治疗。胆囊胆固醇息肉、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混合性的息肉都是胆囊的良性病变,通常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所以对于这类疾病不需太紧张,只需定期复查,当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临床治疗。
语音时长 02:20

2020-02-27

55015次收听

03:04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也称之为腺瘤性息肉,属于胆囊息肉的一种。胆囊息肉医学上称为息肉样病变,是指生长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等,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胆固醇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在胆囊息肉当中虽然发病并不常见,但是由于其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因此也需要引起重视。腺瘤性息肉在超声表现为基底较宽,生长速度较快,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超声判断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一种性质,也可以通过增强CT和核磁判断胆囊息肉是否有血流、强化。胆囊腺瘤性息肉其直径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越高,所以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来讲,一经确诊则建议尽早地手术治疗,以避免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02:18
胆囊息肉怎么消除
胆囊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生活,包括经常熬夜,饮酒等,容易诱发胆汁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的多发胆固醇性的息肉,那么对于这样的息肉,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准时睡眠。这种情况可以改善胆囊功能对于胆囊息肉的消除具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某些胆固醇性的息肉如果生长过快有可能脱落形成胆固醇型的结石,如果说通过药物治疗我们某些消炎利胆药物可能有控制胆囊息肉生长的这样的作用。但是呢,对于大多数息肉来讲,药物治疗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来讲药物治疗或者是生活改善对于息肉的发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监测其息肉的生长速度,及时的发现那些有潜在恶变风险的息肉,及时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多发性胆囊息肉癌变吗
多发性的胆囊息肉的确会发生癌变,但是,只要接受了正确的详细治疗,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的。应该说一半以上的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几乎少有变成恶性的几率。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在疾病为良性的时候,就去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
胆囊病变指的是什么
胆囊病变一般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两种,分别是良性和恶性病变,但是一般来说非肿瘤的病变比较多,比较大的胆囊息肉更容易病变。不了解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人在患病以后,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时候甚至由于不了解而错多最佳治疗时间。
胆囊息肉的症状有什么
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任何表现,几乎都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少数有其他的腹部不适。息肉靠近胆囊管时胆囊收缩,息肉可能会将胆囊管堵住,或息肉数量较多时,影响胆囊正常收缩,都会引起隐隐约约的不适,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特征。
语音时长 00:55

2018-09-21

53140次收听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比较容易复发。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息肉消失即可痊愈,但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有概率出现息肉复发。如果经过手术,做了保胆取石,这种息肉取出以后,如果不进行药物的配合进行干预,术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07

57885次收听

01:46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胆囊息肉是否出现恶化的情况,可以取决于息肉本身的性质。对于真性息肉,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这种情况的患者,就会有出现恶变倾向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认为息肉逐渐增大,超过八毫米,甚至是到一公分的时候,建议患者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胆囊息肉,一旦发生恶变的情况,后果就会是比较严重。而对于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来说,不存在会出现恶变的问题,因为胆固醇性息肉慢慢生长,可能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可以导致结石的形成。所以,一般情况下,腺瘤性的息肉,在影像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就是单发为主的息肉。而胆固醇性的息肉,大多数是多发性的息肉,或者是游离的息肉。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会稍微常见一些。
01:58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什么
对于胆囊息肉患者,在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实际上,和胆囊切除术后的注意事项相同。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现在有保胆取石手术,但是,主流的手术治疗方法,还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如果患者不愿意切除胆囊,可以选择单纯的保胆取石手术。如果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手术,在胆囊息肉手术后,一定要注意进行定期的复查。因为保胆取石术后的息肉、结石的复发率,会非常高,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进行复查。患者一旦出现胆囊息肉的情况,就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胆囊息肉患者是进行胆囊切除的手术,在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主要需关注饮食方面,要观察患者自身术后的饮食恢复情况,也需要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进行饮食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