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如何通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摘要:该病例中的34岁的女性患者,由于2年前体检时发现异常,经复查后明确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该患者平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未就医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一周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上腹疼痛不适,呈间歇性,偶尔向后背部放射,为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院。
【基本信息】女、34岁
【疾病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8月
【治疗方案】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头孢他啶、葡萄糖术后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已缓解,痊愈出院
一、初次面诊
患者看诊时自述有胆囊息肉两年病史,因为息肉较小,其无症状未进行治疗,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间歇性,可向后背部放射,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患者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水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五官及心肺检查无异常,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都为阴性,专科查体,患者腹部柔软,没有胃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腹部包块,右下腹有压痛,腹部无肌紧张,腹部反射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肠鸣音尚可,结合病史门诊初步以胆囊息肉,收住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经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确诊患者为胆囊息肉,也排除了其他疾病风险。考虑患者胆囊息肉明确,大小有1.6cm,手术指征明显,经与患者协商后确定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案确定后,于入院第二天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打开后可见胆囊大小为8*4cm,胆囊壁厚为3.2mm,肝脏质地软,红润,钝性分离胆囊三角结构层次清楚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见胆总管上段无扩张,外径约7mm,胆囊管不粗约为2mm,分离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胆囊管距胆总管0.5cm处给予2枚生物钛夹夹闭后切断,分离处胆囊动脉同样给予2枚生物钛夹夹闭,顺行分离胆囊与胆囊床间隙,完整切除胆囊,胆囊床创面利用电凝刀进行彻底止血,手术历时1个小时,非常顺利,出血仅6ml,术后安返病房,另外,于术中取胆囊息肉行病理检测,术后病例反馈炎性息肉,除此之外,术后予以患者静脉滴注头孢他啶抗感染、10%的葡萄糖补充营养等对症治疗。
三、治疗效果
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已经可以下地行走,手术伤口愈合也很好,没有出现出血、感染的情况,患者自觉精神好很多,症状也有所好转,之后又巩固治疗了几天,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伤口也全部愈合,复查腹部CT,腹部无明显异常,入院前出现的腹痛等症状基本得到有效缓解,于术后第五天给予拆线,拆线后叮嘱了患者一些日常注意事项就让患者出院了。
四、注意事项
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功能丧失,胆汁排入肠道和进食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因此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症状,术后回家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不可吃过硬食物,尽量少食多餐,也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严格控制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烹调方法以煮、蒸、炖、拌为主;避免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不要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品,术后一段时间后,如无明显不适,再恢复正常饮食。
五、个人感悟
通过对该病例中患者的治疗,由于患者发现胆囊息肉有两年,但由于缺乏复查意识,所以导致息肉逐渐增大,才导致出现身体不适,如果定期检查及早了解病情进展,就可以在无症状时提前解除这个潜在风险,患者也就不用受苦了,所以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个人深刻意识到还是要注意多跟患者科普,才能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从而做到每年复查,尽早了解疾病发展情况,尽早治疗。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 2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3 胆囊息肉是怎样造成的
- 4 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 5 胆囊息肉怎么突然没有了
- 6 有胆囊息肉有哪些反应
- 7 什么是胆囊息肉
- 8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