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消化道内镜下局部喷洒药物止血
发布时间:2022-10-1175355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注意事项
一、预防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可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二、饮食方面。治疗前一日,治疗前通常需禁食8小时以上,前一日晚餐可食用少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午夜后开始禁食。三、术前检查。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四、药物方面。患者应在治疗前将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及用药史等相关信息,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如目前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或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遵医嘱服药。五、其他方面。治疗后通常需留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住院时间视患者恢复程度不同,会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内镜刺激咽喉,出现微出血或咽喉疼痛,但通常随时间推移会逐渐自行好转,治疗后需遵医嘱适当禁食。
什么是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肠息肉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切除术
肠息肉也就是长在肠道的息肉样病变,包括小肠的,也包括大肠的结直肠,但通常是指大肠的息肉。肠息肉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病变。肠息肉如果体积在5mm以上,且伴有局部的多发,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手术切除。通常采取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如果患者的肠息肉体积小于5mm,发生癌变的风险性相对较低。据现有资料显示,约有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尽早切除大肠息肉,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大肠息肉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体积较小的息肉,可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息肉较大或怀疑有癌变倾向,或怀疑在切除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可先钳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息肉过大、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
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术后护理
原则上禁食24H,根据出血原因及止血方法不同可适当调整,并视情况给予静脉补液。遵医嘱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2至3日,并连续服用黏膜保护剂3天,必要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定血压、脉搏,观察有无呕血、便血,注意有无并发症出现,如出现迟发性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给予积极处理。为进一步巩固疗效或预防再次出血,治疗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必要时甚至需要再次进行内镜治疗。患者需在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状态,确认是否发生再次出血。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内镜操作带入的空气而引发腹胀,会因内镜刺激咽喉而引起咽喉疼痛。治疗后数日病变部位还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但上述症状通常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自行好转。
01:38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如何护理
治疗后注意事项,治疗后通常需进行X线检查,为预防出血。治疗当日需禁食,第二日可食用米粥等流食。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给予患者生理需要量的液体,以免患者液体量不足引起血压过低、血容量不足。如出现头晕、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波动过大,大便发黑、带血,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止血治疗。要注意皮下有无气肿、气胸等可能。治疗后通常需留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住院时间视患者恢复程度不同,会有所不同。
02:52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步骤
治疗前通常需进行全身麻醉,治疗时患者通常需取左侧卧位,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明确病变部位后,向病变所在部位黏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病变部位隆起,分离黏膜层与黏膜下层,随后利用特殊电切刀,切开病变周围黏膜,逐步剥离,并显露黏膜下层后完整剥离切除病变。治疗通常需30-60分钟,具体时间视病灶大小、位置不同,会有所不同。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标记。确定并标记出病灶边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APC于病灶边缘0.5-1cm进行电凝标记。二、抬起。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每点约2ml,可重复注射,直至病变明显抬起。下消化道黏膜下注射先口侧后肛侧;三、切缘。应用针形切开刀、钩刀、IT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切开黏膜。边缘切开时会引起出血。一旦出血要及时处理,可用治疗器械电凝止血,或热活检钳电凝止血。边缘切开过深时,会造成切开部位穿孔,可应用金属夹夹闭,不必终止治疗。四、剥离。应用IT刀或钩刀,沿切缘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切除病变以大头针固定后送病理检验。(五)创面处理。完整剥离病灶后要对创面进行处理,对出血点要进行止血,面积较大或侵犯层次较深的创面,要应用金属夹夹闭,防止术后穿孔的发生。
01:50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症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用于治疗,下消化道巨大息肉或平坦息肉,早期癌、黏膜下肿瘤等病变。一、消化道早癌。病灶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浅层,并且没有淋巴结转移者,可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创伤小。二、消化道息肉。小于2cm消化道黏膜内癌,和部分来源于黏膜层或粘膜下浅层的肿瘤。三、黏膜层没有溃疡的分化型腺癌。局限于黏膜层有溃疡,但病变范围小于三公分的分化型腺癌,以及累及黏膜下层浅层(SM1)。病变范围小于3cm的分化型腺癌。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无需开腹,利用内镜即可切除病灶,而且无需切除肠道,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
02:03
肠息肉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切除术
肠息肉也就是长在肠道的息肉样病变,包括小肠的,也包括大肠的结直肠,但通常是指大肠的息肉。肠息肉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病变。肠息肉如果体积在5mm以上,且伴有局部的多发,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手术切除。通常采取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如果患者的肠息肉体积小于5mm,发生癌变的风险性相对较低。据现有资料显示,约有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尽早切除大肠息肉,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大肠息肉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体积较小的息肉,可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息肉较大或怀疑有癌变倾向,或怀疑在切除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可先钳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息肉过大、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
01:59
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黏膜损伤以及炎症等。此外,肝硬化也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或黑便,如出血量较大,还可以引起休克,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可通过经口导入内镜,明确出血部位,并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准确进行止血治疗。但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视为禁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严重的咽喉炎。二.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三.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四.极度衰竭或休克未纠正、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五.严重脊柱畸形、降主动脉瘤、怀疑有消化道穿孔。六.出血合并穿孔。七.患者不合作或意识不清不能配合。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宫腔镜手术是怎么手术
- 2 包皮手术什么时候手术
- 3 缩胃手术是怎样的手术?
- 4 宫腔镜手术是什么手术
- 5 脊椎手术和其他手术有哪些区别
- 6 包皮手术是指什么手术
- 7 颈椎手术有哪些手术方式?
- 8 人流手术哪种手术最好